龢樂斋吴地游学之学习篇
(二)——苏州常熟
龢龠斋古琴艺术中心
丁酉年海外游学
吴地游学之学习篇(二)
2017/06/15 – 2017/06/22
名家探访学习
游学团的学员们结束了南京和扬州的学习交流之后,一路驱车来到海门、常熟和苏州,访名家,会琴友,迎接又一轮惊喜,然后满载而归。
中国当代著名斫琴家,梅庵派第四代传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代表性传人。
~学员们跟倪老师共进午餐
常熟市博物馆馆长,虞山派古琴艺术馆馆长,兼任中国古琴学会会长。
~学员们参观虞山派古琴展览馆,拜访馆主朱晞老师
~学员们获赠朱老师的个人诗画集并获签名留念
朱老师除了在古琴方面很有建树,也精通诗词绘画,朱老师谦虚地说诗词和绘画只是业余爱好。他这种对于艺术理想执着不懈的精神让所有学员深深佩服。
~学员们与朱晞老师合影
中国民族乐器学会古琴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会员,苏州市古琴学会理事,吴门琴社副社长,从小受祖父吴兆基生生琴学世家熏陶,独具吴门琴韵之风范。
~学员们在琴社听吴老师讲老一辈琴家的传奇故事
~吴老师自称“炉痴”,兴致勃勃地为大家讲解香炉文化。
~学员在吴老师那里的意外收获——陈巧生先生制作的博山炉
~陈巧生制作的戟马槽炉
~吴老师向大家展示唐代古琴并讲述了这床琴的传奇经历。
这床唐代古琴名为“玉玲珑”,形制为仲尼式,通体漆黑保存完好,声音苍古通透,上有多处梅花段纹,清晰可见,实在非常难得。
这床琴的经历坎坷,几经磨难才得以流传至今。抗战期间,日军轰炸苏州城,吴老师的家人举家逃难时未能带上此琴,原本想着一定会被战火毁了,但当战火平息全家人再次回到老宅时,家里的大门竟然还好好的,这床琴竟然也还原封不动地挂在墙上。就这样,这床琴奇迹般地躲过了第一次劫难。文革期间,红卫兵抄家破四旧,欲砸此琴,但老一辈琴家吴兆基老先生非常机智地弹奏了一曲《东方红》由此才躲过了又一劫。正是因为这两次奇迹般的化险为夷,才使得今天的我们还能见到这床千年的老琴。
中国著名斫琴家,江苏省古琴学会副会长,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传承人。
~裴老师在苏州博物馆为大家讲解古琴的制作工艺
~裴老师收藏的一串琴轸
~裴老师介绍已经绝版的“回回堂”丝弦
~裴老师为大家带来苏州园林知识讲座
~裴老师讲解凝聚在苏州老家具中的独特匠心
~裴老师向大家展示明代古琴
图为明代祝公望蕉叶式古琴,被称为“蕉叶之王”。祝公望是明代著名琴师,传说中蕉叶式古琴的创始者之一。裴老师收藏的这床蕉叶琴,做工考究线条优美飘逸,通体漆黑满布蛇腹段纹,声音苍古有力。
图为两床明代古琴的拓片,也是一段奇遇的见证。几年以前两床琴的主人先后送琴来裴老师这里修,裴老师根据琴体的文字发现它们竟然斫于同一年,并且还是出自同一人之手。历经四百年沧桑变化,它们竟然还能完好无损,并且在自己家里同时出现,不能不说是一个千古难逢的奇遇。于是裴老师立刻找人做了两张琴的拓片,以此见证这传奇的时刻,并且特地在晚上将两张兄弟琴放在一起,让他们静静享受这次历史性的短暂重逢。
为期一周的游学活动很快就结束了,学员们带着满满的收获,无尽的感激,万分的喜悦和依依不舍的心情告别了江苏的美好。大家都十分期待以后还能有机会再次参加这样的游学活动,收获更多知识和朋友。
游玩学习结束,还有美食未上,想了解我们此次游学的美食之旅吗?想了解更多游学花絮吗?
敬请期待下一篇:
吴地游学之番外篇
好吃的好玩儿的,马上就来哦!
Any Enquiries? Feel free to Message Us!
Send us your message and our team will get back to you as soon as possible.
CONTACT US NOWJoin our mailing list to get updated with our latest News & Events!